阳春曲·别情
王伯成〔元代〕
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闷愁山重海来深。独自寝,夜雨百年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情人离去以后余香还留在枕边,好梦惊醒时被褥冷气袭人。苦闷忧愁像重山一般长,像大海一样深。独自入睡,夜雨滴滴敲打起心中无穷的思念。
注释
衾:被子。
百年心:愿意白头到老的心。
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如题所示,写离别之情。其创作时间不详,送别本事也不详。或无本事,为代言体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兴勤 赵韡 译注·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赏析
这支小令抒写别情,表现了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起首“多情去后香留枕”,点明对心上人的爱恋与不舍。接之以“好梦回时冷透衾”,此句似有两重含义,一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实写,谓一觉醒来,正恍惚回味梦中的温存与缠绵,然正当甚觉美好之际,却突然发现枕边人早已不在,故心绪怅然;一是以“好梦”隐指二人恩爱情深,即虚写,称爱情已成往事,心上人一去不归,盼得意也倦了,心也冷了,一个“透”字,写出了难熬之时光对人精神上的无休止折磨,故而产生“闷愁山重海来深”的深切感受。这闷重如山、愁深似海的生活,不知何时才能画上一个终止符。“独自寝,夜雨百年心”,还是独自一人去吧,可这淅淅沥沥的“江湖夜雨”,空搅人清梦,让人辗
简析
这支小令抒写别情,主人公在思念爱人的梦中刚刚醒来,才想到爱人不在身边,只有枕边留下来的残香作伴;围着被子,仍能感到寒冷,也许是心中的凄冷使然,因为他的闷愁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全曲语言形象,情感真挚,形象写出了思念难熬的时光对人精神上无休止的折磨。
王伯成
王伯成,元代杂剧作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吊词中说他与“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定张仁卿为画家,与王伯成同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人。王伯成作杂剧3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兴刘灭项》仅存残文。他还作有《天宝遗事》诸宫调,存曲不全。 6篇诗文 7条名句
王安石传
《宋史》〔元代〕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题朱知事云樵图
刘崧〔元代〕
使君昔隐灊川曲,惯逐山樵伐云木。
一从去作宪幕宾,长忆灊川好林谷。
灊川之东山插天,中有峭壁何崭然。
寒光夜接九华雪,秀色日射峨眉烟。
褚君妙笔世稀有,为写兹图传不朽。
山气清含五粒松,江光绿浸三春柳。
长裾曳杖为何人,从以樵斧方逡巡。
层峰正隔秋浦水,仙境似与柯山邻。
山回峰转愁欲暮,斸药携琴更深去。
林路时冲虎豹过,湍崖暗激蛟龙怒。
此图此景何清奇,疑是当年亲见之。
采芝南岭去已远,濯足东涧来何迟。
只今却上青霄立,斩伐芟夷乃其职。
卷曲宜刊恶木枝,乔修要简良材植。
人生穷达焉可期,云中樵者非君谁。
会稽太守自结驷,王屋山人方看棋。
功名时来信所遇,伐木丁丁为君赋。
他年持斧绣衣行,还忆灊川卧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