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
陆游〔宋代〕
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
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当我眺望失陷于异族的北方大地,泪水沾满了衣襟。现在想要让宋军渡过黄河收复失地,那不过是一阵空想而已。
大丈夫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是从来就有的事;我只是希望江南能够再出现收复失地的人!
注释
黄旗:指南宋的军队。
河津:黄河的渡口。
穷死:这里指轻死,是不怕牺牲的意思。
由来事:从来就有的事。
要:只要。
此人:这儿指能够渡河收复人。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已经六十四岁,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期满,七月返回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诗人时刻不忘中原,幻想皇帝能御驾亲征,收复失地。秋后他在山阴写了不少爱国诗篇,这首诗即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严修著. 陆游诗集导读[M]. 成都:巴蜀书社, 1996:203.
2、
陆坚主编. 陆游诗词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0:174-176.
赏析
首句从点题开始。“北望中原泪满巾”,诗人在家乡山阴遥望北方,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落下的泪水沾满了衣巾。当时的北方,指淮河以北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离山阴非常遥远,直接眼望是望不到的。但北望中原的动作,本身已表现了诗人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关怀之情。自中原陷落,南北分隔,诗人常有北望中原的行动。“泪满巾”,形象地写出流泪之多,也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心愿。
“黄旗空想渡河津”,诗人与北方人民都盼望南宋军队能高举黄旗,渡河北伐,收复中原,但却成了空想。由于以宋孝宗为首的南宋朝廷对恢复中原动摇不定,诗人北伐的愿望终成空想。这样的政治现实不能不
简析
《北望》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故乡山阴遥望北方,不禁热泪沾巾,幻想着南宋军队能够渡过黄河收复失地。可惜主和派不思北伐,使他非常愤慨,他盼望有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抱负。全诗情理结合,首句叙事,其余三句议论说理,含意深刻,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236篇诗文 1143条名句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宋代〕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宋代〕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