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昨夜幽期密约,紫府女神悄然回去。今晨她又派去青鸟信使,告诉我下次幽会的日期。
当时匆匆相会,还没有畅叙就分开了。难得团圆相欢,见面太少,自然令人怨恨叹气。
十六日晚上的月亮,已经不那么圆了。筝上十三根弦柱,就像排成列斜斜飞去的大雁。
平明的钟声已经敲响,姑娘啊,你在哪里?你定然倚着墙边梅花树,微笑着将我等待。
注释
昨日:指正月十五日。这是取首二字为题,并非专咏昨日情事,实为无题诗。
紫姑:相传为厕神,亦称子姑、坑三姑。此处当是由“紫府仙人”变化而来,借指所爱的女子。
青鸟:亦称青雀,道教传说为西王母
关于此诗的创作缘由,历来有不同看法。清代朱鹤龄等人认为此诗是感慨人心分合无常而作;清代屈复等人认为此诗怨离合,是惜别之词;清代徐德泓认为这是一首去职之诗;清代冯浩等人则提出此诗为有求于令狐绹而作,并将作年定在唐宣宗大中四年或三年(850或849)。据今人黄世中考证,诗中以紫姑神喻女子,当亦女冠之流。紫姑神,亦“紫府仙人”,借“紫姑”为喻,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一次小会。正月十五相会之事,不应发生在李商隐初到玉阳山学道之时,故酌定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正月十六。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清新流丽的爱情诗。诗中写相思而悲剧气氛不过于浓重,表达方式不过于婉曲,语言风格不过于精丽,纯用白描手法,清淡自然,艺术感染力很强。
首联是说昨天紫姑神才离去,今朝她又派青鸟来传信。“紫姑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厕神,诗中以昨夜所迎的紫姑神代指自己所爱的女子。“青鸟”相传是西王母的使者,又借喻女子派来送情书的人。这两句对得非常工整,“昨日”对“今朝”,“紫姑神”对“青鸟使”,“去”对“来”,“也”对“赊”,结尾都是语气助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的节奏为二、三、二,与通常的二、二、三节奏相比,似有点拗口,然而从艺术处理上看,不刻意求工,改变节奏常式,反而显得灵活。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858条名句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豪富人 一作:豪家富人)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理 一作:官理)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