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罝
诗经·国风·周南〔先秦〕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的好护卫。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的好帮手!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的好心腹!
注释
肃肃(suō):网绳整饬严密的样子。一说“肃肃”应读作“sù sù”,恭敬貌。
罝(jū ):捕兽的网。
椓(zhuó ):打击。
丁丁(zhēnɡ ):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
鉴赏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曰:“《兔罝》,后妃之化也。”而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通过狩猎场面以赞美来自诸侯的为王朝效力的武士。当时周王朝有征调诸侯军队为王朝征战的惯例,越到晚期王朝对来自诸侯的军队就越为倚重。而且,征调诸侯将士,王只能对诸侯下令;奖赏这些将士,王也只能奖赏诸侯,然后由诸侯奖励将士。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简析
《兔罝》是一首四言古诗。此诗通过打猎一事,赞美当时诸侯领主手下武士的威武形象和勇武气概,以及他们遇事时的勇敢和对公侯的忠诚。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复沓叠唱,音韵铿锵,格调雄壮而奔放,叠音词的使用,让诗篇气势沛然。
津人操舟
庄周〔先秦〕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而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长攻·节选
《吕氏春秋》〔先秦〕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吴王将与之,伍子胥进谏曰:“不可与也!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吴。若燕秦齐晋,山处陆居,岂能逾五湖九江越十七厄以有吴哉?故曰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财匮而民恐,悔无及也。不若勿与而攻之,固其数也。此昔吾先王之所以霸。且夫饥,代事也,犹渊之与阪,谁国无有?”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
棫朴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先秦〕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